我为什么不快乐? 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著
推荐语
《遇见未知的自己(共4册经典收藏版)》由张德芬所著,这本畅销过百万、影响了数千万读者的身心灵小说,在出版5年后,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更多心灵成长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完美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共4册经典收藏版)》自2007年出版后,作者德芬首次对内容进行全面打磨、潜心修订,并精心续写全新结局,分享她最新的心灵成长感悟,全新的成长经历将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全书新配30多张德芬最喜欢的插画家精心手绘的绝美纯净插画,全彩四色印刷,精致、细腻的装帧设计,绝佳的视觉享受,绝对值得珍藏。
推荐理由: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和事物不存在了,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是外界夺不走的。
内容简介:
故事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你会不会担心和若菱一样,让身体的疲惫失控于华丽的业绩之中? 你是否也想遇见在你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销量过百万的《遇 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作者张德芬首次对内容进行修订,并 精心续写全新结局,分享她最新的心灵成长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 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 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 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目录
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上师
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11.好运不怕命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信息。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17.“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8.一场“ego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23.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32.未实现前就先感恩最后的试炼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34.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
书摘:
1、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2、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3、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4、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
5、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知觉之光去照亮它们。
6、天下的事情分为三种: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我的事。
7、我看见我在寻求……的感觉,我全心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用爱去接纳所有我们遭遇的一切,然后放下。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而从来不懂得臣服。
8、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
书评推荐:
我是谁?我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地位,更不是我的外壳……用种种否定来寻找正确答案,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我”?
在经历了100多年心理学的飞跃之后,我们回头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关于EGO和力比多的作用下的我?关于那个存活在我们的基因中的20万岁的“我”?还是那些在分析家的眼光中的有着种种情结和阴影挥之不去的童年?
经历了100年,我们重新回头看。用我们最迫切的需要来有选择的看到心理学史,我读到了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灰飞湮灭人生中的思考: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关于人最后的选择权利。这个潜藏在我们内省的“自己”固然存在我们的大师们揭示的阴暗和伤痕、压抑和迫害,但它同样以最强大的力量驾驭着我们的思想马车,神奇的主宰着我们的生命轨迹。那是一种被掩藏的力量和活力。
张德芬是一个美丽的知性女人,第一次接触她,是在胡因梦老师的博客链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智慧的女人都是让我们羡慕的。她们有丰富的经济,从此可以安静的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她们更有慧根,可以时刻在自己和自己中间平衡和提升。
广告上说,这是一部身心灵小说。而我从来不喜欢这类小说。借着小说的外壳来讲述哲理,总是有点不伦不类。即使著名的《苏菲的世界》,我也是不读的。因为觉得像大杂烩。
横竖就是一个故事,书里的神秘老人问女主角“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因为女主角很多东西好像自己,竟然拿起就不要放下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
第一,人的存在,是一种表演。我很喜欢的《圣经》里的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那么我们的身份认同越多,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个人。
第二, 我们寻常所说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说成功到了最后,只是自我的良心不安和弱肉强食的竞技人生,那么人就真的只是高级动物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会告诉我们,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争夺的原因不是为了纯粹的物质,而是因为丧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第三,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磁场,发出非凡的能量。很多年前,我和茹茹开玩笑说,《星球大战》里的绝地武士以原动力为自己的能量源,或许我们也需要原动力与我们同在。那么这个宇宙就是由无数的能量组成。美国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其核心之处也即是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宇宙大能量场为我们工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想事成”。这绝对是科学,我把这方面的发现称为二十一世纪给人类最大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正如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整个世纪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作用。
第四,我们体内的胜肽peptides。这是一种由着我们的情绪而在下丘脑产生的氨基酸,它携带着我们的情绪周游全身,供应给周身细胞。我们的细胞也就是在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着。长时间下去,我们的细胞就习惯于某种情绪的胜肽,而当这种情绪缺乏时,周身细胞就产生了不习惯,轻者触发我们下意识的需要去创造这种情绪,重者动用人体能量磁场,触动宇宙大能量场去创造让我们能够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与事件。现在,我们只用想想,我们通常是用什么情绪去思考我们的人生、每天的生活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跳不出悲观人生。因为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知不觉中调动自己的全身细胞和整个宇宙场来包围自己。
在一个故事中,一个都市女性在事业、家庭、爱情方面的困惑为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了近20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些尝试。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之寒]